首页
>开云(中国)>综合报道
藏区镶“明珠” “绿电”出高原 ——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承建青海玛尔挡水电站纪实

  站在玛尔挡水电站大坝上,极目远眺,原本汹涌咆哮的黄河水变得温顺起来,成群的雄鹰在天上自由自在地翱翔,碧波万顷的库区仿佛一面镜子,晶莹剔透、熠熠生辉。

  数千米长的地下洞室群,在右岸的红色山体中蜿蜒前行,最终汇聚到水电站的核心部位:地下厂房。在宽大明亮的地下厂房里,5巨大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强大水流的冲击下飞速转动,清洁能源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

  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承建的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上游约5千米的黄河干流上,这座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电站,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的骨干电源点,是国家和青海省重点能源项目。该电站总装机23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73.04亿千瓦时可满足182.5万个年用电量为4000千瓦时的家庭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16万吨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抽水蓄能、光伏、风力发电及化学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推动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

  攻坚克难,争分夺秒干出“能建速度”

  玛尔挡水电站地处平均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每年冬季长达6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氧气含量更是只有内地的60%,恶劣的条件导致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劳动者的体能严重下降。

  几经停工的玛尔挡水电站,终于在20214月正式全面复工复产。业主国家能源集团定下了“2024年3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工期异常紧张,在当时看来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此,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建设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把严寒的冬歇期转变为施工的攻坚期,仅用两年时间就挖出了数千米长的地下洞室群,以及相当于25层楼高、可容纳41架波音737客机的地下厂房,多次刷新了同类工程建设新纪录,成功助推玛尔挡水电站下闸蓄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等重大节点目标按期实现,干出了“能建速度”。

  “真的没想到,我们只用了32个月,就完成了进水塔、泄洪放空洞等施工任务。毫不夸张地说,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速度在水电工程领域是绝无仅有的”,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邱长华兴奋地谈到。

  ——提前56天完成了国内在建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开挖;

  ——首台机组提前3天浇筑至发电机层并向机电安装标交面,创造了同规模地下厂房13.5个月完成土建向机电安装交面新速度;

  ——岩锚梁浇筑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仅用43天完成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安装及二期混凝土浇筑,较计划工期缩短137天;

  ——年产混凝土73.6万方,连续5个月平均超8万方,创同类工程混凝土生产历史新纪录

  “能建速度”也引来了各大主流媒体的争先报道。“两年时间开凿出48个地下洞室群”“高峰时,每天要进行28次爆破”这是央视《大国建造》第二季第二集《地下之弦》对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者参与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成就的介绍。

  三年来,面对高寒高海拔、缺氧严重的恶劣环境,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项目管理团队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铁军精神,团结奋进、攻坚克难,与天地搏斗,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用汗水和智慧铸就藏区“明珠”。

  自主创新,突破高寒水电施工难题

  面对高寒高海拔、施工难度大、材料运输难、天气晴雨多变、氧气稀薄以及人员机械降效严重等多种不利因素,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项目管理团队革新观念、自主创新,研发新技术、运用新工艺、采用新设备,突破了高原高寒地区水电建设施工诸多难题,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为我国同类型地区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和技术成果。

  作为水电站关键性工程的岩锚梁,是地下厂房最关键承重部位,岩台宽度仅有1.1米,在这个人转身都略显局促的空间里,要完成项集光面爆破、锚固技术、应力应变和位移测量技术于一体的施工任务,其技术要求犹如在厂房的岩壁上“绣花”

  为此,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项目管理团队摸索出一套“独门绝技”项目管理团队组建QC攻关小组,钻研新技术新工法先后提出了4种施工方案,组织4队成员同时进行1:1仿真工艺对比试验通过一个个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攻克了温差大、地质结构复杂等系列难题,最终岩锚梁开挖获评“质量样板部位”,浇筑仅用29天完成,外观达到“镜面”免装修水准。

  在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这种技术革新创造的例子数不胜数。“除进水塔混凝土浇筑采取‘搭棚子’‘盖被子’传统技术外,项目管理团队还针对性地研发了砂石系统‘干+湿’组织工艺,拌和系统保温技术;积极应用‘超前预锚固’‘岩台下拐点保护’以及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安装采用‘大型台车+同步液压系统+胎膜’全新工艺;进水塔浇筑创新采用定型钢模板及液压爬升模板、伸缩式布料机、胎带机、长臂反铲等设备,运用‘门塔机+吊罐’‘天泵+ 地泵’‘天泵+布料机联合入仓’‘溜管+旋转滑槽’等多种入仓手段,确保了进水塔按期封顶,为下闸蓄水打下坚实基础。”项目部总工程师张瑜表示。

  经过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者不懈努力,各种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地下厂房施工栈道》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QC课题《降低人工砂石粉含量》获2024年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二类成果奖。

  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项目建设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项目部党支部深入落实“七抓”工程,运用“党建+”思维大力开展“6+N”模式深化“创岗建区”活动。

  党支部以部室为单位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起“后勤服务”“攻坚克难”“安全护航”“物资保障”“提质创优”“经营创效”大责任区,引导责任区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项目履约、商务经营、技术攻关等。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及时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让党员成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排头兵”和“顶梁柱”,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顶着,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工作、促进生产经营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项目顺利履约提供坚强保障

  在众多生动实践的案例中,担任项目部综合队队长的金仕卫,他就如同一面旗帜,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雪域高原默默坚守了十年,以实干担当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金队长,3283平台配电柜没有电了。”“金师傅,前方调度室水池没有水了,你去看看是不是水管又冻住了。”金仕卫的身影总是奔波在各个工区之间,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需要,就会出现在哪里。

  在玛尔挡工地上,不管是现场的施工队还是其他参建单位,甚至监理、业主他们都知道,葛洲坝有个“金班组”,班组里有个“金队长”,只要前方水电有什么事,找他准能马上解决问题。

  作为整个水电站工地上公认的“金师傅”,面对大家的称赞,金仕卫总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做的工作很平凡,我只是把我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做实了、做好了、做精了”。

  “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不仅是金仕卫对水电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更是许许多多像他一样共产党员长期扎根高原、甘于奉献的集中缩影

  绿色环保,构建生态和谐美丽家园

  玛尔挡水电站位于被称之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如何让“绿色”基因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便成了项目管理团队需要攻克的又一难题。

  为此,作为砂拌厂负责人的肖闯牵头成立青年攻关小组,针对高海拔、低温时间长、进度叠峰等难题,小组成员通宵达旦查阅有关资料,多方奔走咨询行业专家,经过近百次试验,他们创新提出砂石料加工“干+湿”组合生产工艺方案,顺利保障了混凝土骨料的供应;在生产污水处理上使用了“特高浊预沉器+真空压滤脱水+净水器”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实现了生产污水的“零排放”;在扬尘处置上又布置了“负压收尘+选粉”系统,有效降低了粉尘污染。最终,砂厂各项指标满足地方环保部门的标准要求,实现了绿色环保高效运行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项目管理团队采取“边施工、边恢复”措施,对可修复区域进行整体施工,对不可修复区域进行改善;用麦克加筋垫苫盖中转料场和表土裸露区域7万余平方米;安排专人对道路上废渣进行清扫,购置2台洒水车用于道路洒水降尘;员工生活营地安装4台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我们参与建设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和过鱼设施,这两项配套设施项目是有效减轻工程对水生生物资源影响的一项重要环保措施,对补充和恢复稀有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项目技术部负责人辛璐说道。

  三年来,项目部积极配合业主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地方主管部门现场监督公证下,累计放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拟鲶高原鳅、易危物种黄河裸裂尻鱼苗等珍稀鱼种数十万尾,为加快黄河水生生物资源恢复、修复当地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企地共建,共绘地区振兴新篇章

  2023年8月9日晚,受强降雨天气影响,拉加镇发生山洪灾害,众多房屋坍塌损毁,国道因泥石流造成临时中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害发生后,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项目管理团队闻“汛”而动,第一时间组建起抗洪抢险党员突击队,紧急调动反铲装载机、自卸车等大型设备奔赴一线抗洪救灾,及时疏散人群、修理受损道路和民房、疏通堵塞河道以及捐赠救灾物资,彰显了央企的责任担当。鉴于此次参与抢险救灾的突出表现,项目部不仅获得了业主、监理的肯定,还收到当地政府发来的感谢信。

  “我们来到玛尔挡,不单是建好水电站就行了,更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不是一句漂亮的场面话,而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者将行动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实处。

  当地藏族同胞赵以龙在项目部质环部工作,他感慨地说:“从小生活的拉加镇,如今因玛尔挡水电站而焕发生机。能在葛洲坝二公司工作,我感到无比自豪。”赵以龙的母亲也对葛洲坝表示衷心感谢:“孩子在葛洲坝工作,我们很放心。他的收入有保障,学习成长也得到了领导的关心。”

  项目部以“培训+就业”特色帮扶模式,组织当地藏族同胞开展电工、焊工、钢筋工、后勤服务等方面业务技能培训500余人次,并为他们提供操作员、保洁员、门卫、司机等综合服务方面就业岗位80多个,帮助增收累计近600万元,切实增强了当地藏族同胞勤劳致富本领。

  三年来,项目部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联系,数次参与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响应当地农牧产品消费帮扶采购,并在解决当地居民供水、环卫垃圾处理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为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和生活状况作出了积极贡献,真正为当地群众做了实事、办了好事,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认可。项目部连续三年被当地政府评为“优秀企地共建单位”,并多次收到来自当地政府的表扬信及锦旗。

  群山巍巍,高峡出平湖;苍茫大地,黄河现明珠。2024年12月底,玛尔挡水电站迎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这一历史性时刻,回顾一路走过来的艰辛历程,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建设者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拼搏和努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水电报国”精神,在清洁能源建设的新征程上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壮美新篇章。